作者: 来源: 日期:2025-06-11 日期:16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自行监测是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证后监管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实行“一证式”全面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未压实和自行监测质量监管难度大的问题。
一方面,近几年排污许可证集中核发,新增大量需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制度框架下产生数量庞大的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质量管理涉及生态环境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内部也需要监测、执法及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自行监测质量监管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大量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政策不了解、认识不到位,存在通过委托工作转嫁主体责任的想法。企业自行监测方案、执行报告等制订依赖第三方咨询机构和环保管家,自行监测依赖社会化机构,存在“一委了之”的想法,检查问询时对相关情况不熟悉,出现问题全推到社会监测机构身上,自行监测数据“真、准、全”的主体责任处于失控状态。
从历次环保督察反馈情况统计看,企业自行监测问题仍属于重灾区。企业也有疑问和怨言:“我们排污许可证也领了,自行监测也花钱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做了,为何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终被处罚最重的却总是我们企业?”。
环保督察,自行监测到底查什么?其实说来也简单,只要做到以下3点,则可确保自行监测专项检查顺利过关。
1、第一关:方案是否"对标"
主要检查点:监测方案是否完整;监测点位、指标、频次、执行标准是否正确;采样方法、样品保存、分析方法、检测仪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质控措施是否合规。
典型问题:漏掉主要排放口、未监测许可排放量污染物等。
2、第二关:监测是否"做实"
主要检查点:排污口及采样断面是否符合相应监测规范;委托手工监测机构是否具备资质、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排污单位自行手工监测是否具备相关能力;是否安装、联网、验收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是否规范、运维记录是否完整。
红线问题:监测数据造假直接移送执法机关。
3、第三关:数据是否"晒透"
自行监测信息是否按要求公开,是否与实际一致;公开的监测结果是否与监测报告一致;信息公开是否完整、及时。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表
类别 |
检查内容 |
|
一、监测方案制定情况 |
1.监测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
2.监测点位及示意图是否完整。 |
||
3.监测点位数量是否满足自行监测要求 |
||
4.监测指标是否满足自行监测的要求。 |
||
5.监测频次是否满足自行监测的要求。 |
||
6.执行的排放标准是否正确。 |
||
7.样品采样和保存方法选择是否合理。 |
||
8.监测分析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是否优先执行国家或行业分析方法标准的。 |
||
9.监测仪器设备(含辅助设备)选择是否合理。 |
||
10.是否有相应的质控措施(包括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或质控样、仪器校准等) |
||
二、自行监测开展情况 |
基础考核 |
1.排污口是否进行规范化整治,是否设置规范化标识,监测断面及点位设置是否符合相应监测规范要求。 |
2.是否对所有监测点位开展监测。 |
||
3.是否对所有监测指标开展监测。 |
||
4.监测频次是否满足要求。 |
||
委托手工监测 |
1.检测机构的能力项能否满足自行监测指标的要求。 |
|
2.排污单位是否能提供具有CMA资质印章的监测报告。 |
||
3.报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
||
4.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
||
排污单位手工自测 |
1.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
|
2.监测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能力(如:技术培训考核等自认定支撑材料),是否具备开展自行监测相匹配的采样、分析及质控人员。 |
||
3.实验室设施是否能满足分析基本要求,实验室环境是否满足方法标准要求;是否存在测试区域监测项目相互干扰的情况。 |
||
4.仪器设备档案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张贴唯一性编号和明确的状态标识;是否存在使用检定期已过期设备的情况。 |
||
5.是否能提供仪器校验/校准记录;校验/校准是否规范,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
||
6.是否能提供原始采样记录;采样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至少2人共同采样和签字;采样时间和频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
7.是否能提供样品分析原始记录;对原始记录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进行审核。 |
||
8.是否能提供质控措施记录;记录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
||
自动监测 |
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或其他管理规定,要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排污单位未按要求安装、联网、验收的。监测点位完成率是否满足要求。 |
|
废水自动监测 |
1.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是否规范:是否符合HJ353等的规定,采样管线长度应不超过50m,流量计是否校准。 |
|
2.水质自动采样单元是否符合H」353等规范要求,应具有采集瞬时水样、混合水样、混匀及暂存水样、自动润洗、排空混匀桶及留样功能等。 |
||
3.监测站房应不小于15m2,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监测站房应有空调和冬季采暖设备、温湿度计、灭火设备等。 |
||
4.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5.是否定期进行巡检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6.是否定期进行校准、校验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核对校验记录结果和现场端数据库中记录是否一致。 |
||
7.标准物质和易耗品是否满足日常运维要求,是否定期更换、在有效期内,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
||
8.设备故障状况及处理是否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
||
9.对缺失、异常数据是否及时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10.核对标准曲线系数、消解温度和时间等仪器设置参数是否与验收调试报告一致,是否合理。 |
||
废气自动监测 |
1.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H」75的规定,采样管线长度原则上不超过70m,不得有“U”型管路存在。 |
|
2.自动监测点位设置是否符合H」75等规范要求,手工监测采样点是否与自动监测设备采样探头的安装位置吻合。 |
||
3.监测站房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空调、温湿度计、灭火设备、稳压电源、UPS电源等,监测站房应配备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气体,且在有效期内,标准气体一般包含零气和自动监测设备测量的各种气体(SO2、NOx、02)的量程标气。 |
||
4.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5.是否定期进行巡检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6.是否定期进行校准、校验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核对校验记录结果和现场端数据库中记录是否一致。 |
||
7.标准物质和易耗品是否满足日常运维要求,是否定期更换、在有效期内,并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
||
8.设备故障状况及处理是否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
||
9.对缺失、异常数据是否及时记录,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
||
10.自动监测设备伴热管线设置温度、冷凝器设置温度、皮托管系数、速度场系数颗粒物回归方程等仪器设置参数是否与验收调试报告一致,量程设置是否合理。 |
||
三、监测信息公开情况 |
1.自行监测信息是否按要求公开(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结果等)。 |
|
2.公开的排污单位基本信息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
||
3.公开的监测结果是否与监测报告(原始记录)是否一致。 |
||
4.监测结果公开是否及时。 |
||
5.监测结果公开是否完整(包括全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标准限值、达标情况、超标倍数,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污染源监测年度报告等)。 |
来源:环保智汇圈